metonymy相关论文
近年来,概念隐喻、转喻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趋势,取得了丰硕成果。认知语言学领域中隐喻、转喻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隐喻、转喻多......
潘海华、叶狂(2015)提出汉语离合词结构本质上是双音节不及物动词带同源宾语形成的结构,离合词因而没有分开过。该文发表以来,受到......
摘要本文将英语辞格当中的Simile,Metaphor和Metonymy与汉语辞格当中的比喻和借代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转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构成理论成分之一。将为不同层面上的意义构建,特别是语篇......
To cognitive linguists,metonymy is a powerful cognitive tool.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life and language u......
本文探索多义词的语义扩展模式.以往研究多局限于历史和社会等外在动因,而直至认知语言学的出现,语义扩展的内在机制才逐渐被揭示......
《自我封闭》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于199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卡勒(Calla)的外孙女之口,向我们讲述了卡勒......
从"云监工"命名的语言现象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理想认知模型(ICM)、认知参照点、转喻功能"突显性"等理论对2020年初武汉收治新型冠......
表示年老男子的“翁”和“叟”之间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叟”已引申出“年老的男子”这一义项,“翁”在两汉时期才出现这......
《诗经》中的作品丰美而不浓艳,语言自然生动,风格朴素优美,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其中的色彩词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
“全称否定+只/就”构式在形式上前后小句造成相对关系,具有形式矛盾。以动词为中心连接前后小句形成了三种形式矛盾模式,具有矛盾......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是词语的替代关系,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转喻的认知模式,探讨了转喻中转体和目......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之一.理清词语各义项间的关系对熟练掌握词汇很有必要.词义引申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词语各义项间......
借代是英语中十分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就形式而言,它具有七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意义而言,它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
英语习语是一种特殊的、饱含文化意义的语言,其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习语的意义受到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经典语义学研究词义引申忽视词义借代引申,虽有学者曾涉足此域,然而对于源头文献语言借代引申的研究尚称薄弱.今文<尚书>以单音词......
一般认为,TIME-away构式是动结构式下的一个子范畴,与动结构式有相似的特征。但实际上该构式和动结构式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性。文章从......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格,而是一般的语言现象。这种异于传统的转喻观认为转喻是一种用于组织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认......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和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是汉英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的基......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
以四川省自然景区名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视角分析了景区名称形成的认知理据。作为人类最......
转喻对于小说叙事中语境的重构往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的耳环即是如此。作为一种人体域中的部分代整体转喻,耳......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基本义通过多种机制衍生出新的义项,从而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意象图式是我们日常身体经验中反......
转喻与隐喻都是基于经验的思维方式,均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概念化过程提供了路径,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转喻一隐喻之间的区别并不是......
马来语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它吸收了多种外来语言的词汇,其颜色词的语义也颇为丰富。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
从转喻的形成机制出发,通过体验哲学观和语言交际观对于Panther和Thornburg的转喻偶然性的论断进行了辩驳。目前,认知语言学界尚未对......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湘语中“手” “脚”的隐喻和转喻类型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从“手”和“脚”到其他认知域的映射都是基于人......
本雅明的著作向来被当作隐喻的范本加以研究,戴维·弗里斯比、理查德·沃林等理论家只着眼于隐喻的特殊地位,而忽视了文本......
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式,即ICMs,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研究,尤其是借代的认知研究。然而,很少有学者对ICMs提出批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Lakoff......
"(在)N里"结构中加入地点名词表示处所.在言语交际中常出现这一类结构变异运用的情形.本文简要地分析此结构变异运用的分布情况、......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使用能使语言表达变得简洁明快并富有新鲜感.由于它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用易感知、易辨认、易记忆的部分......
会话推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意图既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资源,也是推理的目的和归宿。各种心理表征方式,诸如框架、图样、脚本、心......
长期以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对“转喻”的界定都是指语言概念的转换,主要发挥着修辞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转喻”的理解......
传统语法对现在时功能表现的研究比较多,但均未能从转喻的角度进行合理、深入地解释。从语法化的角度来看,动词时范畴不属于语义虚......
含有手字的成语在成语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重要的一类,其作用不可小觑。手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人类通过自己熟知的器官来感知相对陌生......
文章通过转喻概念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介绍了Radden与K.vecses对转喻生成类型的分类,并将之与认知心理学中的脚本联系共同分析......
本文试图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雅各布逊谈及的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隐喻与换喻分析入手,以期引起文论中对选词与造句的注意.......
“杖”的刑具义不晚于东汉产生,其古刑法名义不晚于梁末产生。“杖”的刑具义是其棍棒义转喻的结果,古刑法名义是其拷打义隐喻的结果......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篇连贯需要依赖表层衔接的显性手段来构建。本文作者在对众多中英文语篇分析后发现,表层的衔接手段并非是语篇连......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体现出的问题是:四六级考生中写作部分得分率最低、内容干涩、表达单一等。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写......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研究转喻,揭示了转喻的认知本质,分析了转喻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理解过程。......
本文考察了中古新生副词“催”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语法化过程。副词“催”产生于晋代,唐代以降逐渐消亡。其语法化机制是认知转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通过身体感知外界,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构建概念系统。本文研究发现,英汉成语中的口腔词主要指向“言辞、表情、......
因果转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的理想认知模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一种相互转指的现象,一类是不同事件之间的转指现象,文章主要......